“大学之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”这句话,出自中国古代经典文献《大学》的篇章之中。此言是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我们理解教育理念、指导现代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。
原文解读
《大学》中提到的“时教”指的是教育的时间安排,“正业”则是指正式的学业内容,而“退息”则是指课后的休息时间,“居学”则是在家中的自主学习。这句话强调了教育过程中正课学习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重要性,体现了古代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、学以致用的重视。
教育思想内涵
1. 正业与居学的关系:正业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知识教育的过程,而居学则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和实践的过程。二者相辅相成,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。
2. 重视课余时间:古代教育者认为,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,是巩固课堂知识、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。合理安排课余时间,进行必要的居学活动,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。
3. 注重实践与应用:古代教育强调学以致用,即所学知识要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。除了课堂上的正业学习外,学生还需要通过居学活动进行实践和探索,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。
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启示
1.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:现代教育中,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,合理安排教学时间,既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正业学习,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居学活动。
2.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: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,通过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,引导学生进行居学活动,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、拓展视野。
3. 强化实践与应用: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,通过实验教学、社会实践等方式,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,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。
“大学之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”这句话,体现了古代教育思想中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。在现代教育实践中,我们应该借鉴这一思想,注重学生的正业学习和居学活动相结合,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,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。教师也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,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方法。